发布时间:2025-10-15 18:00:19    次浏览
■认为缓解对学区房非理性炒作■将进一步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促进教育公平 昨日,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在民生访谈上指出,部分区县出台的学区房5年限令对于非理性房价有缓解作用。 杨一 早报资料 昨日上午,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在参加民生访谈时表示,就近入学有利孩子健康发展,目前部分区县推行学区房“限令”执行效果不错。4月11日起,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登记工作正式启动,当天已有4200多名儿童完成网上信息登记。苏明特别指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将是今年上海教育工作的关注重点之一,还将进一步推行义务教育阶段学区化、集团化办学,缩小区域校际差距。“过度择校”引发入学难义务教育质量优质均衡是很多家长的期待。对此,苏明表示,市教委正在通过各种措施,努力更好解决优质教育资源配置问题。苏明认为,实际上,上海义务教育阶段不存在所谓的“入学难”问题,对于上海户籍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很多人所说的“入学难”,其实是一种“过度择校难”。这种非理性、盲目性的“择校”行为,不仅影响了入学公平,而且给各区县准确预测适龄儿童入学数量、有效统筹基础教育资源造成不小干扰。他表示,目前,上海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质量是有保证的,对于绝大多数家长来说,没有必要舍近求远。就近入学,理性看待入学问题,就读适合自己小孩子的学校,既有利于家长方便接送,也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上海新增学校力求总量满足需求,布局满足区域发布情况。总体来讲,义务教育阶段整体教学安排和质量都是有保障的,大部分家长没必要舍近求远,应理性看待入学问题。”苏明认为。为非理性房价降温至今年,上海已有5区实施或部分实施 “5年一次同校对口入学机会”限令,也被称为史上最严入学新政,那么成效究竟如何?苏明表示,长期以来,社会上不顾上海多年来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人为划分了所谓好学区、差学区。这种观念成为了“学区房”重要诱因,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房地产市场,更给各区县准确预测学生的区域分布和均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造成了困扰。“从前两年部分区县的‘限令’执行效果看,这项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产中介机构对部分‘热门’公办小学相应区域的非理性房价炒作,促进了就近入学的公平、公正,让部分‘热门’的公办小学的招生工作更加公平有序。”苏明说。4200多名儿童完成登记4月11日,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信息登记工作正式启动。第一天,已有4200多名儿童完成网上信息登记。 今年幼儿园将迎来“龙宝宝”入园高峰,苏明回应,从2010年开始,上海在园儿童数量确实开始进入一个迅速向上爬升的阶段,从2010年到现在都是如此。根据2014年底的数据,在园幼儿已有50.29万人,与2010年初相比净增15万人。而这个波峰也一定会逐步传导到小学、初中阶段。“对此,我们持续加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力度。5年来,全市新增幼儿园351所(总数已达1462所),这些增量部分绝大多数都来自郊区和人口导入地区。”苏明说。他表示,从总体上看,上海教育资源是能够满足入学需要的。极个别的城郊结合、人口集中导入的地方,入学压力可能会大一些。相关区县教育部门会采取应对措施。苏明表示,今年将出台第三轮上海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推行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实施新一轮“新优质学校”行动计划,缩小区域校际差距。此前,教委相关人员表示,到2017年底,全市将基本形成具有一定覆盖面的“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新格局,努力实现“让每一所家门口的学校都优质”的目标。学区化办学指在各区县范围内,依据就近原则,将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成片进行统筹,提倡多校协同、资源整合。集团化办学指在一个核心机构或品牌学校的牵头组织下,依据共同的办学理念和章程组建学校共同体。访谈要点高考政策|综合素质评价系统近期启用针对6月高考,昨天苏明表示,按照高考招生“三年早知道”的基本规律,上海市政府去年公布实施的上海高考改革方案,是从2017年开始实施的。“今年秋季的高考政策基本延续往年。没有大的变化,请各位考生安心准备。”苏明说。苏明表示,近年来的平行志愿政策,让学生的志愿填报变得更加轻松,因填报志愿不当导致“落差”过大的情况越来越少。在选择学校时,苏明建议可通过宣传资料和学校网站对意向中的学校进行了解。无论是上海的学校还是全国各地的学校,都各有特色,专业也各有强弱,所以对于一个学校专业如果有更加全面的了解,可以更加合理地填报志愿。此外,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改革备受关注。对此,苏明介绍,按照此次高考改革“两依据一参考”的规定,高中学业水平各科目考试合格,是高中学生毕业的基本依据。同时,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科目等级性考试的成绩,也将作为秋季高考总成绩的组成部分。苏明介绍,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从六门等级性考试科目中自主选择三门,此举既兼顾了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又能够保证整体的素质教育,以保证相应的效果。苏明同时透露,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将于近期出台。作为上海高考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如何确保真实、公平?上海高中综合素质记录和评价的主要内容,将把4个方面纳入评价范围:(1)品德发展与公民素养,(2)修习课程与学业成绩,(3)身心健康与艺术素养,(4)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苏明表示,一方面,预计于近期启用的上海全市统一的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管理系统,将明确高中学校作为信息录入主体,尽可能采用客观数据导入的方式,让评价内容可考察、可比较、可分析;另一方面,在管理机制、记录时间和校外资源配置等保障支撑方面,上海市教委也将力求公平公正,将通过信息审核、信誉等级制度等配套举措予以保障。学生求职|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仍在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如何?苏明表示,2014年共有2.97万家用人单位到上海市学生事务中心登记了对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的用人需求,提供岗位总量达20余万,较之2013年提高了30%左右。另一方面,2015年宏观经济形势面临下行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就业造成一定影响。苏明指出,上海今年高校毕业生总数基本与去年持平,为17.8万人。在总量变化不大的大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所学专业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可能造成部分专业毕业找工作更加困难。市教委已与相关高校、全市各单位共同协作,开拓更多就业新渠道,开设更多就业新平台,挖掘更多就业岗位。中职教育|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在谈及职业教育话题时,苏明表示,职业教育是一种教育类型,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没有高低之分,绝非“低人一等”。据统计,过去十年中,上海中职校毕业的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5%以上,专科高职的就业率也比较高,一些学校的学生尚未毕业,就已经被用人单位“订购”。同时,中职校毕业生收入近年来也正不断提高。苏明强调,职业教育的规划,也是整体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部分,目前,职业教育的学历通道已经打通了。所以选择了职业教育之后,未来除了有职业发展和岗位发展的良好前景,学历上也能进一步提升。